返回 EgentHub 觀點列表

2025年10月7日

為什麼 AI Agent 導入一定要重視「權限管理」?

目錄


AI 導入不難,但 AI 權限管理才是成功的關鍵

近年來,台灣企業紛紛投入 AI 導入,不論是智慧製造、智慧客服,還是內部知識庫建置,AI 已成為提升效率的重要引擎。然而,許多案例也顯示,導入 AI 真正的挑戰不在技術,而在於 權限管理與資料安全

如果 AI Agent 能直接調用 ERP 報表、PLM 系統或透過 MCP(Multi-Connector Protocol,多連接器協議)存取 SQL 資料庫,那麼「誰能看、誰能改、跨部門能否共享卻不誤用」就成為關鍵治理議題,沒有完善的 AI 權限控管,AI 的價值反而可能變成風險。

在傳統企業應用中,權限管理往往已經相當成熟,例如 Microsoft Entra ID 或 Google Workspace 的 IAM 架構,能確保使用者的存取行為都在可控範圍內,然而,AI Agent 帶來的挑戰截然不同:它們不像一般 SaaS 工具只是「被動回應使用者請求」,而是具備主動探索、執行任務甚至跨系統操作的能力。這意味著,如果權限模型沒有設計周全,AI Agent 可能會越權訪問資料,甚至在無意間突破安全邊界。

然而,目前台灣 AI Agent 服務商,大多還停留在「能不能跑起來」的階段,這讓企業在真正導入時存在巨大的風險。


EgentHub:遵循台灣企業權限管控架構的 AI Agent 平台

EgentHub 的 企業級權限架構,正是為了解決台灣企業在 AI 導入 過程中的最大痛點。

  • 公司層級治理:企業管理者能設定安全政策、儀表板權限、成員增刪、支付管理、點數購買與分配,將 AI Agent 平台 完整納入內控架構。
  • 部門工作室設計:依企業現有組織劃分(研發、品保、財務、業務等),每個部門都能擁有獨立工作室,讓 AI SOP 真正落地,避免資訊外洩。
  • 精細角色控管:從擁有者、管理者、編輯者到一般成員,每個角色對 資料調用、Agent 建立、知識庫存取 的權限都明確定義,確保責任清楚。
  • MCP 資源控管:不同部門依職責存取不同資料源,研發能存取 BOM/技術文件,財務僅能存取報表,行銷則只能操作專屬 Agent,真正做到「角色 × 資源」的細粒度治理。

案例:AI 導入+權限管理的實際場景

  • 製造業(ERP 與品保資料)
    某汽車零件製造商的 AI Agent 能即時抓取 ERP 生產數據,並協助品保部門生成異常報告。但在 EgentHub 中,只有品保主管與指定人員可查看不良品比率,業務部門僅能看到匯總後的出貨數據,避免跨部門誤解或敏感數據外流。

  • 財務單位(MCP 與報表調用)
    在一家大型紡織企業,AI Agent 協助財務核帳與請款。但透過 EgentHub,只有財務長與會計專員能調用 MCP 連線的銀行對帳數據,採購部門則只能查看「已核准付款清單」,權限分明、責任清楚。

  • 行銷與客服(知識庫與 Agent 協作)
    某電商品牌的客服 Agent 使用 EgentHub 連接 FAQ 與 CRM 資料,能快速回應消費者問題。行銷部門可新增客服話術,但無法修改 CRM 內的客戶資料,避免權限過大導致數據風險。

  • 跨國企業(部門工作室治理)
    在一間跨國電子大廠,EgentHub 幫助不同地區工廠以「部門工作室」為單位管理 AI Agent。台灣研發部可操作設計相關的知識庫,美國財務部則僅能存取稅務報表,透過權限治理,讓 AI SOP 與內控同步落地。

這些案例都說明,AI 的能力必須搭配權限管理,才可能安全且長久地創造價值。


AI SOP 與權限管理,缺一不可

許多企業嘗試導入 AI,但如果沒有搭配 權限管理,就會遇到資訊外洩、跨部門誤用數據、責任不清等問題,而 EgentHub 的權限設計是一套完整的 落地框架,讓 AI 能安心應用於日常營運,並具備可管理、監督。

無論你是 CIO、IT 決策者,或是推動 AI 的業務、研發單位主管,EgentHub 都能幫助你在 效率提升與安全控管 之間取得平衡。


AI 的價值,取決於治理能力

AI 導入很好,但真正決定能否成功的,是 權限管理與治理能力
EgentHub 以 企業級 AI 權限管理架構,為台灣企業提供一套安全、靈活、可審計的解決方案。這不只是「用 AI」,而是「用得放心、用得長遠」。

EgentHub —— 讓 AI Agent 平台成為企業值得信賴的數位同事。

打造企業專屬 Ag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