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EgentHub 觀點列表

2025年10月2日

如何將企業進化為「AI企業」

目錄


AI企業領導力,為何成為決勝關鍵

人工智慧已經不再是創新實驗室的附屬專案,而是徹底重塑企業規劃、建設與營運方式的核心力量。在這股不可逆的趨勢下,企業若要邁向「AI企業」,首要思考的不是導入哪一套工具,而是組織結構與管理模式必須如何轉變,才能真正適應 AI 時代

OpenAI 近期發布的《在AI時代保持領先:領導者指南》,正是針對這個問題提出具體解方。這份 14 頁的實戰手冊,濃縮了 OpenAI 與雅詩蘭黛(Estée Lauder)、Notion、聖安東尼奧馬刺隊(San Antonio Spurs)、BBVA 等企業的合作經驗,並透過數據揭示 AI 帶來的劇烈變革,包含大模型釋出速度成長 5.6 倍、運算成本下降 280 倍,而早期採用者的營收成長更是快上 1.5 倍

這些數據傳遞出一個關鍵訊號──AI 不再只是技術實驗,而是企業的新作業系統。對領導人而言,真正的挑戰並非是否導入 AI,而是如何推動整個組織進行「AI 基因化管理」,讓 AI 深入企業日常運作,成為驅動競爭力的底層基礎。這意味著 AI 不再只是實驗專案,而是成為企業的 新作業系統。對領導人來說,真正的挑戰是如何讓組織全面進入 AI 基因化管理


傳統管理的瓶頸

在 AI 驅動的轉型浪潮下,傳統層級式管理逐漸顯現出結構性的限制。其核心挑戰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

  1. 資訊斷層,決策延遲
  2. 人才斷鏈,知識難以傳承
  3. 技術門檻高,落地困難

這些問題不僅拖慢了組織回應市場的速度,也直接影響企業持續創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些痛點正好呼應了 OpenAI 在《領導者指南》中所強調的觀點:在 AI 時代,真正決定成敗的關鍵不在技術,而在於領導力能否帶動組織完成必要的管理革新。


進化為AI企業的五大核心架構

OpenAI 指出,許多企業在面對 AI 浪潮時普遍感受到「發展步調過快,難以制定長遠規劃」。基於與全球企業的合作經驗,OpenAI 提出一套全組織性的實務方法,協助企業真正邁向 AI 優先(AI-first) 的經營模式。

OpenAI 強調,企業領導者不應僅著眼於單一工具或試點專案,而應將 AI 定位為企業的 新作業系統,以系統化方式推動組織進化。對此,OpenAI 提出了五大核心架構:對齊(Align)、啟動(Activate)、放大(Amplify)、加速(Accelerate)、治理(Govern)

這五大架構分別對應組織在不同階段的需求,每一個架構皆有實務案例與反思問題作為依據,協助企業突破實驗階段,將 AI 真正落地,並轉化為具體且可衡量的商業影響力。


1. 對齊:從目標和同仁的角色開始

AI 採用必須先有清晰的願景,企業經營者、領導人、主管,需要向全體工人說明為什麼成為「AI企業」這件事很重要,不論是為了保持競爭力、因應快速變動的客戶需求,或是開啟新的成長引擎,需要明確的向全公司傳達企業要轉向AI企業的願景,而OpenAI 建議,企業應設定可衡量的公司層級目標,並透過定期討論會、員工大會等場合持續溝通,讓 AI 與企業目標真正對齊。領導階層更要以身作則,主動把 AI 用在日常工作,例如 Moderna 執行長要求員工每天使用 ChatGPT 約 20 次,讓「AI 是工作核心」的訊息落實在行動上。


2. 啟動:協助同仁提升AI技能

OpenAI 發現,將近一半的員工對生成式 AI 的使用缺乏信心,因此,企業必須提供結構化的技能培訓,讓員工從基本認知逐步走向實際應用。舉例而言,NBA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的做法是把 AI 培訓融入日常,而非個別專案,結果員工的熟練度在短時間內從 14% 提升到 85%。

除了訓練,OpenAI 建議建立「AI 種子團隊」——一群經過培訓、願意嘗試的員工,率先探索 AI 的應用,再將經驗傳遞給同事。這樣能有效降低組織的學習門檻,並讓 AI 能力快速擴散。同時,透過黑客松或「AI 星期五」活動,讓實驗成為例行公事。像 Notion 就是透過黑客松,孵化出後來發展為正式產品的「Notion AI」。最後,企業應將 AI 的參與度與績效和職涯發展掛鉤,讓實驗真正成為員工成長的一部分。


3. 放大:不論多微小的成果,都應該與全體同仁分享

當企業各團隊開始嘗試 AI,最重要的是鼓勵更多「充分被分享的成功經驗」。OpenAI 建議,企業可以建立AI知識中心,或專門負責AI轉型的負責小組,例如 Confluence、Notion 或 SharePoint,這些企業透過把培訓資源、政策、案例與最佳實務集中起來,讓全體員工都能取用、學習,並且應用在日常工作中。

同時,成功案例應透過企業內部電子報、全員會議持續分享,不僅突顯重大突破,也要讓小規模的日常成果被看見,此外,企業還應該鼓勵「AI 種子團隊」主動分享經驗,並帶動內部社群的互動,例如透過 Slack 或 Teams 或實體的AI會議,讓員工能夠互相學習。當主管在例會中刻意分享 AI 成功案例,會進一步傳遞訊號:實驗不只是被允許,而是受到重視。


4. 加速:從實驗性嘗試,逐步推向規模性應用

實驗階段帶來許多創意,關鍵在於如何快速擴展。OpenAI 指出,企業應確保團隊能夠無障礙地存取 AI 工具與乾淨資料,並授權員工提出有價值的建議。雅詩蘭黛公司成立的「GPT 實驗室」就是典型案例,它收集了超過 1000 個員工的點子,並挑選出高價值的方案進行原型設計,最後推廣至全公司。

在這個過程中,「AI 種子團隊」往往扮演加速器的角色,他們能率先測試工具、提供回饋,並將成熟的應用推廣到更大範圍。OpenAI 也建議成立跨部門的 AI 委員會,來解除專案阻礙並快速決策。例如 BBVA 建立中央 AI 網路,負責審查與優先化專案,讓構想能夠從概念驗證更快推向生產。


5. AI治理:在速度與責任之間取得平衡

快速推動 AI 並不代表忽視風險。OpenAI 強調,企業需要設計輕量卻實用的治理機制,讓創新與安全能同時並行。例如,建立一份簡單的「負責任 AI 手冊」,清楚界定哪些情境可以自由實驗,哪些需要上報審核。

「AI 種子團隊」在這裡同樣能發揮價值,他們不僅是創新的先行者,也能作為治理的示範者,協助企業在速度與責任之間找到平衡。此外,透過定期的審查——例如每季檢視一次 AI 系統與流程——確保規範能隨著工具與法規更新。治理的本質不應是設限,而是幫助團隊「在安全邊界內快速前進」,讓 AI 的發展既穩健又高效。


how to make a AI company


案例|成衣製造商的 AI企業轉型

台灣一家年營收數百億的成衣製造商,早早架構起AI技術的導入藍圖,展現五大核心架構如何在台灣在地產業落地的實際案例。該公司高層率先設定全面、有時程表的 AI 化的願景,並向全體同仁清楚闡述 AI 對於競爭力的必要性,讓員工理解轉型方向,也因為組織架構龐大、需要應用AI的場景多元,該企業選擇了 EgentHub 作為其導入的 AI Agent 平台,得以實現在單一平台上,兼顧完整的企業權限管理、多語言模型切換應用、資料串接便利性等。

同時,他們成立了 AI 種子團隊,由種子團隊與全體同仁討論需求、並且使用EgentHub建立大大小小的AI Agents,大幅提升各單位工作效率。此外,種子團隊不僅帶領同仁學習,也把 AI 訓練納入新人培訓,縮短了知識傳承週期。

隨著使用案例逐漸累積,公司建立起內部知識平台,定期分享各部門的實驗成果;而這些經驗再透過種子團隊擴散,形成跨部門的AI SOP。當流程成熟後,公司加快擴展速度,把 AI 應用直接導入製單、翻譯等關鍵流程,並透過 CAIO(Chief AI Officer) 角色,確保 AI SOP 與治理標準落地,使轉型不只是工具導入,而是組織運作模式的升級。

在這樣全面性的推進下,該企業成果具體可見:

  • 製單時間縮短至 15–30 分鐘(原本需 3 小時),翻譯準確率提升至 95%
  • 種子團隊全面性探索需求場景,三個月內建立 30+ AI Agent
  • 庶務、例行事務全面由 AI Agents 協助,每週節省超過 600hrs工時
  • 管理層透過 EgentHub Dashboard 即時追蹤專數據與成果

這家公司透過五大架構的實踐,將 AI 從概念驗證推進到全面落地,從而真正完成了 「AI 企業化」 的轉型。


結論|從傳統企業管理,到AI Agent人機協作時代

AI企業領導力已不再只是高層下達命令,而是讓整個組織進入 AI 協作的節奏,如同 OpenAI 指南所說:不要等到完美策略才開始,先從「最卡」的環節動手改變。

EgentHub 的價值正在於此——幫助企業遵循OpenAI的五大支柱快速落地AI。更重要的是,EgentHub不是單點、個人式的AI工具,而是具有嚴謹權限管理系統、企業知識庫建構、多大型語言模型、MCP等工具的集合體,比起一般通用性的AI服務,EgentHub 更善於讓 AI 從工具變成組織基因。

想了解如何以 AI SOP 與多模型 Agent 建構AI企業領導力?

體驗 EgentHub,一站式 AI Agent Hub 平台,讓您的管理變革從今天開始。

打造企業專屬 Agent